綠化工程

綠化工程

綠化工程通過應用財務和技術上可行的原則來設計產品和流程,以實現以下一個或多個目標:(1) 減少設施建設或運營產生的污染量,(2)最大限度地減少人類對潛在危害的暴露(包括降低毒性),(3) 在產品和過程的整個生命週期中改進物質和能源的使用,以及 (4) 保持經濟效率和可行性。綠化工程可以是所有設計學科的總體框架。
原則
綠化工程遵循九項指導原則:

  1. 整體設計流程和產品,使用系統分析並集成環境影響評估工具。
  2. 保護和改善自然生態系統,同時保護人類健康和福祉。
  3. 在所有工程活動中使用生命週期思維。
  4. 確保所有材料和能源的輸入和輸出都盡可能地安全和良性。
  5. 盡量減少自然資源的消耗。
  6. 防止浪費。
  7. 開發和應用工程解決方案,同時了解當地的地理、志向和文化。
  8. 創造超越當前或主導技術的工程解決方案;改進、創新和發明(技術)以實現可持續性。
  9. 積極讓社區和利益相關者參與工程解決方案的開發。

2003 年,美國化學學會推出了一份新的十二項原則清單:

  1. 固有而非偶然——設計師需要努力確保所有材料和能源的輸入和輸出都盡可能地無害。
  2. 預防勝於處理——預防廢物比廢物形成後處理或清理要好。
  3. 分離設計——分離和純化操作的設計應盡量減少能源消耗和材料使用。
  4. 效率最大化——產品、流程和系統的設計應該使質量、能源、空間和時間效率最大化。
  5. 輸出拉動與輸入推動——產品、流程和系統應該通過使用能源和材料來“輸出拉動”而不是“輸入推動”。
  6. 保持複雜性——在對回收、再利用或有益處置進行設計選擇時,必須將嵌入的熵和復雜性視為一項投資。
  7. 耐久性而不是永生——有針對性的耐久性,而不是永生,應該是一個設計目標。
  8. 滿足需求,最小化過剩——設計不必要的容量或能力(例如,“一刀切”)解決方案應被視為設計缺陷。
  9. 盡量減少材料多樣性——應盡量減少多組分產品中的材料多樣性,以促進拆卸和保值。
  10. 整合材料和能源流——產品、流程和系統的設計必須包括與可用能源和材料流的集成和互連。
  11. 為商業“來世”而設計——產品、流程和系統應該設計為在商業“來世”中發揮作用。
  12. 可再生而不是消耗——材料和能源投入應該是可再生的而不是消耗的。